2017年P2P贷款平台排行:权威榜单与避坑指南
这篇内容将为你盘点2017年表现突出的P2P贷款平台,分析它们的合规性、收益率及用户口碑,重点聊聊如何通过运营资质、风控体系和资金存管三大指标筛选靠谱平台,最后附上当时行业暴雷案例的警示。文章用大量真实数据还原市场环境,帮你避开那些"表面光鲜"的套路平台。
记得那时候啊,P2P行业真是冰火两重天。上半年还有人在疯狂薅羊毛,下半年就接连爆出e租宝、钱宝网这种大雷。监管层在8月份出了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一下子把很多平台的遮羞布扯掉了。比如要求单笔贷款不得超过20万、必须接入银行存管这些硬指标,直接让当时80%的平台都不达标。
当时排名前五的平台有三个共同特点:上线时间超过5年(像陆金所2011年就成立了)、年化收益率控制在12%以内(那些号称30%收益的基本都凉了)、有上市公司或国资背景。不过话说回来,背景这东西也有坑——比如某号称国资控股的平台,其实国资占比还不到1%呢。
这里得先说明白,2017年还在正常运营的不代表现在依然安全(毕竟后来行业都没了),咱们纯粹从当时的数据来看:
1. 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这棵大树,年化8.5%左右,主要做抵押贷。不过起投门槛要5万,普通散户玩不起。
2. 宜人贷:纽交所上市公司,主打工薪族信用贷。有个特色是能用公积金数据授信,但逾期率显示有6%左右。
3. 拍拍贷:国内首家P2P,坚持做纯线上模式。不过当时因为收费项目多,用户协议里藏着信审费、管理费等五六项附加费用。
4. 微贷网:专注车贷领域,标的小而分散。但后来才知道他们存在重复抵押的情况...
5. 人人贷:北大团队创立,接入民生银行存管。不过12%的收益率在头部平台里算偏高,资金流向不太透明。
现在回头看啊,当时能活下来的平台都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点:
第一看银行存管:别信什么第三方支付托管,必须得是银行直接存管。2017年9月之前接入的只有43家,很多平台拿着假存管页面忽悠人。
第二查标的信息:重点看借款人身份证、合同、抵押物照片是否齐全。有个窍门是专挑等额本息的短期标,暴雷前三个月平台往往会发大量天标圈钱。
第三算真实利率:把平台收取的账户管理费、债权转让费等都算进去。比如表面年化15%的平台,扣除费用后实际到手可能连9%都不到。
记得有家叫绿能宝的平台,打着光伏扶贫的旗号,承诺10%收益还保本。结果后来被查出资金都拿去补母公司亏损了。还有酷骑单车搞的押金理财,年化给到18%,最后连自行车押金都退不出来。
最惨的是唐小僧这个平台,2017年底还在搞"注册就送100红包"的活动,待收规模冲到750亿。结果次年6月就爆雷,投资人连维权群都没来得及建...
虽然P2P行业已经消亡,但当时暴露的资金池问题、虚假标的套路在现在的理财市场依然存在。比如某些私募基金把资金挪用去炒房,或者用金交所挂牌假装合规。建议大家遇到高收益产品时,多问几句"钱到底投到哪里去了?""底层资产是什么?",可能就能避开80%的坑。
说到底啊,理财这事儿永远记住:你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2017年那些血淋淋的教训,放在当下依然不过时。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31839848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