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扎堆各平台借钱为哪般?这3个原因值得深思
最近发现个怪现象,身边95后、00后不是在刷短视频,就是在研究各种借贷平台。数据显示,超6成年轻人用过消费信贷产品,平均负债超12万!这期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为啥年轻人总在借钱?背后藏着哪些风险?又该怎么理性应对?
打开年轻人的手机相册,截图最多的除了表情包,可能就是各种还款提醒。从某呗到某条,从信用卡分期到网贷平台,18-30岁群体借贷渗透率三年暴涨137%,这数字看得人心里直打鼓。▌ 超前消费成常态:新款手机上市3天,分期订单占7成▌ 隐形负债难察觉:超5成用户同时使用3个以上借贷渠道▌ 以贷养贷陷阱:23%的借款人存在跨平台借贷行为
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其实有三个主要原因:
刚毕业的小王跟我算过笔账:月薪6000,房租2500,网红餐厅打卡最少800,再加上游戏氪金和潮牌开销,工资到账10天就见底。这种"精致穷"的生活模式,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每日免息""点击就送500元",这些广告语精准戳中痛点。某平台甚至把借款入口藏在外卖结算页,38%的用户在无意识中完成首次借款,这种设计你说气人不气人?
调查显示,超7成年轻人没系统学过理财知识。当看到"日息万五"的宣传时,很多人压根算不清实际年化利率竟高达18%!
上个月接触的案例触目惊心:25岁女生因以贷养贷,最终欠下87万债务。这里必须划重点:征信污点影响深远:逾期记录保留5年,可能影响今后买房买车服务费藏猫腻:某平台借款1万元,实际到账只有9200暴力催收毁生活:通讯录被爆的案例每月超2000起
不是说完全不能借钱,关键要掌握正确姿势:情形正确操作错误示范临时周转优先使用信用卡免息期借网贷付高额利息大额消费选择银行低息分期多个平台拆借凑数突发用钱动用应急储备金点击"极速放款"广告
建议每月做好这3件事:① 记账APP统计收支② 设置消费冷静期③ 强制储蓄至少10%收入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遇到声称"无视征信""秒批10万"的广告,直接划走别犹豫!去年曝光的714高炮平台,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500%,这哪是借钱,分明是抢钱啊!
真要借钱时,牢记三点原则:查清平台资质看清合同条款算清实际成本
说到底,借贷本身没有原罪,关键是怎么用。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既能享受现代金融的便利,又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毕竟,真正的自由不是想买就买,而是想不买就能不买。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3183984895@qq.com